Catch129 – Fellow Up – 人性的圓和完 Part 2
在教會史中,第三世紀之時,羅馬政府迫害教會,有人受死,有人逃走。逃走的那些人是不是真信徒呢?但正正是這群人構築了那時候的神學。
Read more在教會史中,第三世紀之時,羅馬政府迫害教會,有人受死,有人逃走。逃走的那些人是不是真信徒呢?但正正是這群人構築了那時候的神學。
Read more平成年代的假面騎士外表看來是「脫胎換骨」,其實仍然經常探討什麼才稱得上是人類、人類與怪物的區別——人類若脫離愛護的溫暖、保護的動力及援護的重要,人類便會真正成為怪物。
Read more我們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體驗過這個種族融合的大城巿中危機四伏的色彩後,開始進入非洲內陸國家,尋找一個兩世紀前的故事。
Read more自從沐恩拒絕信賢的表白後,已是學校的假期了,團契沒有什麼活動,到二人再次碰面,已是一個月後去團契的同工Howard的婚禮。
Read more六月,有很多事要記。
不是末期考試那種臨時的充塞腦袋、沒有消化、用完即棄、功能上的短暫記憶。
而是即使未親身經歷,也得重新尋找,反覆記住、認真守護、不斷堅持的記錄。
是被標籤著4號、9號、12號、16號等等的碎片。
心碎的「碎」,片甲不留的「片」。
「究竟人該選擇生命之輕還是生命之重?」1這是在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著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假如德國神學家潘霍華面對自己的生命會如何回應?當我們這一刻重新感受和回望自己的生活,你是選擇了哪一邊?
Read more話說編輯本來是想找這名受訪者,去做一個採訪員,但在偽裝有交情,而不是純粹稿來稿往(停留在供求關係的閒聊時,發現他就這樣成為了一名受訪者。就這樣,將這位大學哲學系一年級生在跨過文憑試進到大學後的過程整理出來,特別是讓飽受教育局摧殘的應屆DSE同學們看看,當作是人生一個階段性整理的範例。
Read more6月條街好似小咗好多人,特別係上水。但依家好多水貨藥房開返,又多返人
Read more非洲,此大陸之名在你腦中閃過的印象是甚麼?不論社會治安、原始環境、人民生活及宗教信仰,均成為每一個前往非洲探索的人希望知道的奧秘, 也驅使我和一個同學在中學畢業後把心一橫飛往此地。
Read more阿康:剛完成本港獨有的成人式,DSE的洗禮,成為大學的新鮮人。
小江:從社會大學中逃脫,避走重返校園,卻又遇上被停課的命運。
「就讓我這一生,為基督甘願擺上,來成就祢,付託心意使命!
願你以火澆奠使我誇勝,去我心卑污,重燃馨香生命祭!」
今日香港就像昔日的耶利哥,品流複雜、惡勢力橫行,走在街上,你會感到危險。
Read more//一個平凡普通的基督徒中學生的校園生活起了很大的變化:當義務急救員的同學在街上被捕,就要進入審訴程序,前途未明。另一邊廂在課室內,有同學因為家人的政治背景而被其他人欺凌。這個時候,神在做甚麼呢?又驚又怒的基督徒又可以走一條怎樣的路呢?//
Read more最近拜託別人幫助做事,對方提起「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老生常談。我忽發奇想,大部分漁夫在教懂別人釣魚後便功成身退,認為「你學識釣魚,自己搵到食咪得囉」。
Read more近年的社會運動、甚至到基督教圈子內,都有「去大台」的傾向。你們如何理解大台?覺得ISCF內是否也有大台文化?
Read more2019年對任何香港人來說實在過得不易,學校作為社會的縮影,老師和學生也無奈帶着情緒步入課室。如果老一輩對於日本侵華仍歷歷在目的話,那麼香港回歸後的民主運動便是我們這代人的集體回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