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136》.《BEASTARS》擬人世界中偽裝場合的真實經驗
《BEASTARS》擬人世界中偽裝場合的真實經驗 ©板垣巴留(秋田書店)2017
在你的學校之中,有沒有同學因為出身和家族的遺傳,所以比起其他的同學在學習和運動上更有優勢,令到別人害怕被他吃掉,因而過著低調的生活呢?
有沒有同學試過被誤會吃了一個出身跟自己差很多的同學?
有沒有同學當他想要追求一位異性,卻因為出身的差距,所以被所有人包括那名異性和他自己,認為他只是想吃掉對方而不是愛?
有沒有同學只因為他的出生,就被他很敬佩的那名全級第一的同學針對和利用,但後來卻又要求他去吃掉自己的一部份?
這堆以校園為背景去探討個人出身、自我認同、集體成長的問題,怎麼都會有「吃掉」的出現呢?但這並不是以吃為喻,去說傷害別人並將別人變為自己的東西,而是物理意義上真正的吃掉!因為這些都是《BEASTARS》主角雷格西,一頭肉食性的大灰狼所經驗的事。
《BEASTARS》的世界是一個由不同擬人動物組成的大都會,並以當中的高中校園作為主要的敍事場境,去講述一個關於本能和天賦,又溫馨又熱血的殘酷物語。雷格西是肉食性的大灰狼,他屬於校內的戲劇社,並因此而認識草食性羊駝雷姆。在故事一開始時,雷姆被不知名的肉食性同學殺掉,而雷格西就被視為疑兇之一。
「誰殺死了我們的同學?」讓故事一開始的氣氛非常壓抑。漫畫先是以雷姆作為主視點,提出一連串關於草食和肉食同學關係的疑問,最後以血腥的死亡畫面作結。接下來的校園,和諧日常不再,草食系學生全部都在擔心自己是不是下一個受害者,就算他們想要相信一起生活的同學,但也會被家人和朋友所影響而活在恐懼之中。而肉食系的學生則不明白為何一直關係好像還不錯的同學,突然會以看著殺人兇手的害怕和厭惡的目光投向自己,明明事件就跟自己無關,自己明明一直以來都很認真去控制自己食肉的本性,卻仍然被懷疑。整個校園都在躁動不安,但所有人的生活卻又繼續如常。
在這個背景下,故事的焦點卻慢慢地轉移到這頭大灰狼之上。他在成長時一直不適應自己的尖牙和利爪,總是一直壓抑自我,但卻又因顯眼的外表被找麻煩。本來只是眾多被懷疑的肉食性動物之一,但他在草肉食互相充滿猜疑的時勢下,仍然去接近一位草食性的同學,為的只是想一圓雷姆告白的心願。因他在這段敏感的時間突破那條無形的界線,讓本來努力壓抑自己存在感的他,漸漸受到不同人的關注。身為人類的讀者們,隨著青春期的他,在這個動物擬人的虛構世界中,一起去探究各種跟出身、本能、教育、學習、社交等等相關的問題。
跟隨著雷格西的校園生活日常,我們可以見到理應溫馨和諧的校園生活中,陰暗的部份其實比較多。雖然會有像他這種為了亡友而打破界線的光輝友情日常,但故事中更多的是同學間互相傷害的殘酷。有為了自保所以放任兩性關係的侏儒兔子春,需要面對被同為草食的兔子同學的霸凌日常。亦有來自財團家族的紅鹿路易,雖然已經成為了學校的明星,仍然會為了讓自己成為權力頂尖的「Beastar」,而利用身邊同學的功利日常。而雷格西在與草食的他們相遇深交後,被逼正視身為肉食性動物與生俱來的身體能力和吃肉的本能慾望,拼命思考擁有這些的自己,如何在這個草肉食共存的世界中,成長為一個自己可以接受、不會厭惡的自己。
《BEASTARS》作為一套將動物擬人的校園漫畫,當中草肉食和睦共存的學校,對讀者的我們而言,其實是一個雙重虛構的場境。動物擬人的世界是虛構場境的第一層,這所能讓草食與肉食動物共存的場境是虛構場境的第二層。學校這個投放大量資源去維持的場境之中,產生了所有同學都應該相親相愛的一個時空。在這之中,就算有不同的衝突產生,也不是因為與生俱來的食慾,而是個人成長的問題。但草肉食之間天生就存在著吃與被吃的矛盾,本來就會產生各種的衝突,就算放在學校這個處境,亦無法破除本性所帶來的問題。即,有草食的同學被吃這等重大的問題,但整個學校內的人仍然強調大家能和平共處這種偽裝。這其實更突顯了學校的虛構性質。
學校就是一個虛構的場所,宛如一齣需要連續演上三至六年不等的戲劇。
只是學校的生活和現實有高度的連結,所以才會有學校就是真實的場所這種錯覺。就如漫畫中,肉食的同學因為籌備校園祭而外出購物時,也會壓抑不住來自本能的食慾到黑巿吃肉。因為是動物擬人的場境,所以肉食同學理所當然會和標上價錢的草食黑巿居民對話,這種吃和被吃的天生不平等狀況,更加自然又更赤裸地顯示出來。之後回到校園,所有的問題並沒有消失,只是被好好粉飾了一番。就如戲劇社的公演一樣,大家因著不同的特質被選上做某些角色,然後扮演自己被賦予的角色。在校園裏,他們全都努力地使用著被提供的不同道具去偽裝,好讓「草肉食共存」這套戲劇能繼續演下去。
但也不能說這種演出只有虛偽,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場境,讓所有不同出身、背景和家勢的人聚在一起互動交流,才能產生出跟現實不同的思考。而這個劇本,其實也是一些人認為是更好的願景,所以試著投放資源去推廣。縱然是虛偽,但卻仍然有觸發到真實情感和行動的可能。就如在黑巿事件中,有一位肉食同學因著經驗過在校園草肉食共存的生活,在面對眼前被標價的草食黑巿居民時,他選擇了逃離,因為他無法區分那是肉還是朋友。
《BEASTARS》漫畫很長,之後還討論了很多關於吃和不吃的虛偽,亦有更多個人成長的糾結,但為免文長慎入,本文就此止住。而我寫這麼多除了想介紹大家看這套漫畫(或動畫)外,亦是想提出一個問題:透過虛構的漫畫情節,我們是否能認同,人的感情是可以透過虛偽的場境累積,從而左右真實的決定呢?就如我們在家庭、學校或是教會,都會試圖在表面上維持友善和諧,並希望活出某種生命的價值。但在這些場境之中,其實也存在著各種「互相吞吃」的陰暗面,而這些讓我們很容易就否定這些場所存在的意義。但矛盾地,只有這些帶點虛偽的場所,才能讓人和人在偽裝下有相遇及互相看見的可能,進而累積一些思考和感情。又,這些感情和思考雖然來自偽裝,但卻又真實地可以干擾一些選擇。說到這裏,本文真的就該到此為止了,假假地也要留下給大家反思自行找答案的空間。
加斯巴
年輕時不擔心說太多道理,年長時就害怕說太多太長,因為不想被人用囉嗦來指證我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