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142 《點先叫生得樣衰?》 

「嘩!你真係好樣衰!」 「你生得咁醜樣嘅 ?」「得罪講句⋯⋯你個樣好唔掂。」   

相信大家對以上的對話應該不會陌生!可能是你親耳聽過,可能是在社交媒體上經常見到類似的留言,又或者是你曾經衝口而出講過的說話。 

其實一個人的樣子長得不太好而已,並沒有作出一些傷天害理及犯罪的事情…為什麼這也造成被人唾罵的原因? 

難道長得醜真的會影響他人嗎?  

現今的社會中,特別對於一班青少年群體,普遍都會對「靚」、「美」的事物有特別的追求,相反對一些被定位「醜」「樣衰」的事物產生一定程度的厭惡感。這個追求「美」的社會現象並不罕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一句傳統諺語,意思是指人們普遍都有追求美麗的慾望。人對美的追求其實可以追溯到古代。據古代文獻記載,中國的化妝文化從西漢時期已經開展,粉末、胭脂和口紅也是當時的大戶人家女子普遍使用的化妝品。由此可見從古時候開始,人已經有追求「美」的文化與習慣,渴望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然而,現代社會「美」與「醜」的準則,對俊男美女的準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要被稱為俊男不但要有高挺的鼻子、明亮的眼睛和充滿魅力的笑容,同時還要具備結實的肌肉,線條分明的身形? 

為什麼要成為一名美女除了要擁有清新自然的外貌和健康的皮膚,還要擁有修長的身材、曲線優美的腰臀和纖細的雙腿? 

為什麼當一個人具備某些特定的面部特徵,例如明顯的雙下巴、上頜前突或面上帶有疤痕,便會被視為「樣衰」? 

甚至乎因為一些衰老的自然跡象,如面上長了皺紋和色斑、皮膚變得鬆弛,便會被認為已經不再「美」? 

「美」與「醜」的準則本來應該是主觀的,每個人對俊男美女的定義會有所不同,每個人對美麗和醜陋的定義也不一樣,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標準化了?  

縱然社會上的道德價值觀不停地強調外貌只是一個人的一部分,強調人真正的價值應該在於內在的品德和品質,但是「美」與「醜」的準則標準化使人偏向那些吸引人眼目的外表特徵,導致人定義某些特定的外貌特徵被視為醜陋。 

「美」與「醜」的準則 

構成美與醜的標準準則成因有: 

1 社交媒體的影響: 

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及風格推崇追求完美,就連簡單上載一張生活照片時,也鼓勵使用者添加美顏濾鏡來吸引別人的目光及注意。在社交媒體上形成的生態,及流行的美與醜準則,不停向媒體使用者論述何謂「美」,並刺激受眾去追捧。 

當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青少年特別容易受到這種風格的影響,會不經不覺地改變其對「美」與「醜」的準則,甚至乎會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追求社交媒體鼓吹的完美外貌,可能包括化妝美顏、整容手術、過度節食和過度運動等行為, 

2 青年偶像的影響: 

青年人所追捧的偶像外表和行為,對他們產生影響。青年人的偶像離不開日韓偶像團體、網絡紅人和二次元的遊戲和動漫角色,他們的穿著風格、髮型和化妝等對青少年有特別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並容易成為追隨和模仿的趨勢。再加上不同的偶像劇集,動漫及遊戲的角色與劇情普遍也以俊男美女為賣點,影響青年人的價值觀,相信外表和與他人互動之成效有重要線性作用,容易產生只有擁有類似外貌才能受他人歡迎的感覺。相反長得「醜」和與他人建立關係會較困難,所以青年人會努力追求與之相符的社會「美」與「醜」標準。 

3 消費主義的影響  

除了對於「美」的定義變得越來越狹隘,「美」的追求已經成為年輕人文化的一部分。銷售商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在他們的銷售策略上通常會設定一系列「美」的標準,通過銷售產品、服務和形象的推崇來塑造年輕人對美的觀念。例如,流行的化妝品、名牌手袋、名貴手錶、整容手術等,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塑造了年輕人對美的標準。 

銷售商的宣傳策略更會強調個人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並把外表與個人價值和幸福聯繫在一起。消費主義主導下的社會容易創造出「美」的外表與其成功的感覺扣連,相反對長得「醜」的人存在偏見和歧視,例如「醜」在工作能力及就業機會中更受到質疑,或容易在公共場所中遭受嘲笑和欺凌。這種消費主義觀念使青年人偏向追求「美」,更相信只有擁有特定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讓社會接受,以及達至「成功」。這不但影響他們對「美」與「醜」的準則,也導致他們產生盲目追求外貌和物質生活 

從「美」與「醜」準則中得釋放  

社會的主流文化為「美」與「醜」定義出一個標準,更在外形上有趨向單一化的評分準則,包括五官、身形及打扮,令人覺得要符合這些準則才可稱得上是「美」。這現象的興起和持續,也源於社會上有不少人也希望改變自己符合社會對「美」的標準,以獲取更多認同感。而年輕人便在不知不覺間被這些外來的因素影響,卻堅信這種對外表「美」的追求是基於個人的選擇,而不是被外界的主流文化所主導。 

無論是什麼原因令我們產生對外表的「美」與「醜」的準則,我們為什麼還要活在這些準則的捆鎖下呢?為何不能夠從捆鎖中獲得釋放呢 ? 

隨著我們不停成長,與不同的人相遇,認識到外貌並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社交媒體充斥的時代,這些媒體經常不停強調外貌的重要性,深遠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但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去想一想,便能夠發現社交媒體對「美」與「醜」的準則常常是過於理想和不現實的,學習有批判思考,意識到這些都是消費主義下媒體的廣告和行銷策略,不要輕易被其影響。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內在價值和才能,無論外貌如何,都應該被平等對待和尊重。「美」與「醜」是主觀的,每個人對「美」與「醜」的定義都不同,學會欣賞和尊重各種不同的外貌和身體形象,並理解到多樣性是美的一部分社會應該努力推動身體正向態度和多樣性價值觀,鼓勵尊重和接受不同的外貌和身體形象。 

今天,若果你同樣在過份追求外表的「美」,又或是對「醜」的事物感到特別厭惡。這是一個好契機,去重新反思自己是否被物質世界的「美」與「醜」準則捆鎖中,是時候從當中獲得釋放了。 

謹記!每個人被上帝創造,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