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132《翻出來就是婉轉》

今期與大家分享身處中東地區的宣教士生活中小故事:

在尊榮和羞恥文化 (Honor-Shame Culture)圈地區生活,親身經驗到當地人非常重視維護自己的面子和名聲,有時我們也會為當地人的言行感到懊惱,猜不透他們的真正想法。他們為了「面子」,即使是撒謊也在所不惜,用著各種非常婉轉和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特別是在拒絕邀請或請求的時候。

有一次,我們邀請老師A一同去巿集買羊,以慶祝感恩祭。老師A答應了,又和我們定好了時間、地點和行程。不料,到了約定當天,完全聯絡不到他。問了其他認識老師的人,他是否生病或有家事,但又不是這樣。我們心裏納悶:「老師素來是很有責任心的人,為何突然爽約呢?」更奇的是,後來我們送羊肉給他和邀請他來我們家吃飯,他都好像沒事發生過般,仍然笑臉盈盈,態度友善。我們想到,老師A是否因著一些個人、文化或宗教的理由,不想參與感恩祭,但又不好意思拒絕,所以避而不見呢?

另有一次,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B以「高傲」一詞作句,輕描淡寫地說:「我以後也不會再去你們的家,因為你們是高傲的人,既不給我開門,又不聽我電話。」我們聽到這句子時大吃一驚,心想:「我們何時高傲了?何時做了這些事?」該不會是幾天前老師來我們家時,我們因為一些狀況,來不及給她開門。我們絕對不是故意的!但看來老師那時已有不悅,卻沒有直接說,等到這天上課,才用造句間接地告訴我們。本來老師打算繼續上課,但我們覺得事態嚴重,有必要說清楚。於是我們就在課堂上講出大家的處境和想法,化解了一場誤會。否則,老師會一直不高興。

小知識: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將文化光譜歸類為下列三種

  •  有罪/無罪
  •  羞恥/尊榮
  •  懼怕/能力
    這個分類,其實是將主要用來操作社會,控制人的行為的價值觀歸類,例如
    「有罪/無罪」文化強調個人有沒有錯和刑罰;「羞恥/尊榮」文化強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害怕失去名聲;「懼怕/能力」文化則強調要畏懼靈異的力量。有說現在由歐美主導的神學正正是建基於「有罪/無罪」文化,過份強調福音中罪得赦免的部份,所以無法進入其他文化區域。像是東亞地區的「羞恥/尊榮」文化,或是非洲部落地區的「懼怕/能力」文化等地區,當地人無法從罪得赦免中感受到福音的好處,信仰自然就不容易被當地人接受。

推薦書藉:《三維福音:在罪咎、羞恥和懼怕的文化中傳福音》作者:杰森.喬治 (Jayson Georges)


A.K.A

好多嘢都唔係得一個名,also known as 另一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