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Archive 【電影推介】《銀翼殺手2049 》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是一部黑色科幻電影,主角K本是一名複製人,他絕對服從人類,工作是「退役」(殺死)無生命限制並曾嘗試起義的舊式複製人。在一次的任務裡,他發現了舊式複製人曾成功自行繁殖一名嬰孩,受命繼續追查下去。人類害怕那些舊式複製人得到自行繁殖的技術後,會有再次反抗人類統治的盼望,引發第二次的複製人戰爭。在追查的過程中,K發現他的童年回憶與不同真實事件吻合,不像其他新式複製人的記憶是被人為植入。莫非他就是那名複製人嬰兒?這身分帶來極強的震撼,於是他從一名絕對服從的被造複製人,開始重構自己的身分⋯⋯ 

黑電影的吸引力在於刺激觀眾去思考,這種思考不是平鋪直敘去告訴我們一些正向、「三幅被」的大道理,卻是用一些事件、對話、發問,引導我們去對生命根本的問題或意義,作出反思。這種反思沒有既定的答案,看到甚麼、聽到甚麼、想到甚麼均沒有規範。這是一種「讀者反應」(reader-response)的思考,是以讀者或觀眾從自身的經驗去理解事件的思考方法,不需要用絕對真理,但它的真實性在於個人真實的感受和回應。而這類回應是與自身過去的經驗連結的,或/也會引發出對不同事件新的詮釋。我在讀K的故事作出詮釋,同時K本身也是在作自己生命的reader-response以尋找「我是誰?」這問題的答案。 

這些日子留意到在Instagram或Snapchat有時是貼文表達自身的性情,有時是開一個投票讓大家選擇「我」是哪種性格,有時是收集別人對自己的真心話等等,都像是在尋找:在別人眼中我是誰?在我自己眼中我又是誰?或許我們發掘下去,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很多的未知和不肯定,以致需要從別人的答案去被肯定、從別人的回應中認識自己。但最終的答案又是否如此呢?我們的人生仍會留白,似有更大的可能性留待發現。我們心底有這種盼望嗎?就像K一樣,自出生我們就被告知我是誰、我的責任是甚麼、我要作甚麼等,直到一些事件的發生,自我意識產生、發展了,我們會重新審視過去被強加身上的「答案」。 


不妨從零開始?從前家人、朋友、同學怎樣說,大概,與我是不是、想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是有距離/不認同/疑惑的地方。尋找是一種過程,起伏是常態,擁抱當中的不解和不惑是必須學習的功課。在電影裡,K仍然沒有得到最終的答案。K滿心以為自己是真正被繁殖的複製人後代,但到最後甚麼也可以是假的,因為電影本身對真正的嬰兒也沒有詳細的敍述。電影的結局,是他的不解和不惑。他最後會是甚麼?會變回那個沒有自我意識的複製人嗎?還是在已產生的變化繼續發展下去?這裏留白給觀眾。不一定每個故事都需要結局,一旦有了結局,無論有多少版本,它們仍是結局,被下了定案。 

留白是開放的,是我們可以參與建構的,是可以想像的,這是更可貴的; 

留白是我們不習慣的事情,因為當中的不滿足、空虛、懼怕,會使我們失去方向感; 

留白所帶來的未知,有時會使人渾身不自在。 

如果知道有下一章,這叫作「吊癮」,因為必然有下一步;相反,若然我們無甚把握,又如何穩步向前?我們還有甚麼故事可以說下去? 

我們在過去脫離不到環境限制,現在不能,將來也不能。我們自身、他者、世界、經驗等,是一個多方互動、多方參與的過程,就如K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他本質是一名複製人,這是他的限制,但在眾多「證據」、「事實」、「答案」大環境下,如何留一點空間,去思索、整理並抓緊自身的身分?我們需要留白這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