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ISCF –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中學部

Catch Archive 【人物專訪】不走別人眼中的「對路」

「台灣很文青,但潮流文化的台灣,和生活的台灣太不同了,尤其是這裡。」台中雲林縣的斗六,我都是Holly才知這地方。一見面,她就帶我到全斗六最文青的地方,但文青味的咖啡館未開門,於是,她帶我去食煎蛋包、飲豆漿,感覺好大陸。  

一個香港女生去台中工作,且是最貧窮的市鎮,那是一種怎樣的選擇? 但聽上來,她的起步和我們差不多,都是那些「喜歡」加「出路」的計算,但人算不如天算⋯⋯   

走闊路  

「因為成績一般,只有兩科語文好少少,加上從小夢想成為老師。於是,我就在中英文系和教育系之間徘徊⋯⋯直至一位在我心中很重要的老師提我『揀英文條路闊啲喎』。」,加上最愛的老師是中大畢業的,於是她就選了中大英文了。Holly畢業後,實現了兒時夢想,進到一所女校教。這份工大可做到退休,但她教了兩年就離場。  

入職因為戲劇,離職也因為戲劇。簽約那刻,校長直言:「你成績麻麻,但看你有多方面的才能,欣賞你可以幫到我們⋯⋯」因為那年適逢校慶,學校要籌辦音樂劇,大型的,好讓同學發揮潛能blah blah blah ⋯⋯這種事我們都很明白。Holly心想,其實大學major(主修)是搞活動,英文只是minor嘛!搞活動的成績不錯呢!哈哈哈⋯⋯  

成功音樂劇的失敗  

那年的音樂劇很成功,校長高興,但同事不高興。「在人眼中,一個老師日夜搞劇,太不務正業了。令學生因為排劇無法補課,跟其他科任老師搶人,更是罪惡極呢!」撫心自問,Holly教英文也盡了當盡之責,而她用心帶學生搞劇,不也是教育嗎?  

這次空前成功的音樂劇,只造出幾個「明星」。「當中有幾個學生的確有唱歌天份,才華橫溢,到第二年與另一學校合作,那幾個學生卻嫌棄別人表現差,態度囂張⋯⋯ 唉⋯⋯」做老師的,除了自愧「冇家教」,也不得反省「我們有冇走錯路?」  

但她記得在戲劇內外經歷過很真實的美好,堅信應該是有「對路」可尋的!剛好,以前在大學的劇社師姐,在英國讀了戲劇教育(Drama and Theatre in Education)回來,跟她分享「點正」、「點正」⋯⋯或者「這是正路,要行在其中」。於是,她也跟著走。教書儲下的人工,剛好可以用來交學費⋯⋯ 一年的課程很精彩,學到得多,但最精彩的還是教會生活。竟然。這一年被接待、領受恩惠的體會,也成為她前行的路標;在斗六,她為少年人所讀做的剛好也是接待。(之後再講)  

Holly讀完返港,加入戲劇教育機構,用另一個身份進入中學,盼用戲劇教育接觸生命。可惜整個教育環境就只強調提升考績,戲劇多被用作訓練英語,真正讓可以用戲劇與生命對話的機會不多。逛了一圈,還是不對路,Holly只好停下來,再想想。  

不能「冇嘢做」  

但⋯⋯沒有一份正職,在別人眼中就是「不對路」。「牧師見我好像『 冇嘢做』」,剛好教會需要一個幹事,所以就叫我試試。」本來從沒想過返教會做,但因那時教會需要排一個劇,她都想幫下手,也就也就「落水」排,和教會年青人日排夜排,不知不覺建立了關係,半夜也會ws傾心事⋯⋯「反正已經做著福音幹事要做的事了,有人工都好吖。」於是,Holly就成為了教會的福音幹事。  

做訪問,問出感動  

碰碰撞撞,Holly闖進了宣教field,因報了神學文憑課程(DipCS)有一科「宣教人類學」要寫宣教士,規定不可寫戴德生那類出名但死了的。環顧身邊,適合的對象不多,好在有Facebook。平時「唔post嘢」的弟兄竟然寫千字文,分享自己的台中服侍體會。弟兄叫阿滿,是Holly幾年前在基督徒劇團認識的;要交功課那星期,阿滿正好回港幾天,讓她訪問。聽著,了解多了,心有感動⋯⋯ 於是,隨著感動去到在阿滿所服侍的雲彩少年安親學園(下稱「學園」)——那是一所收容輟學初中男生的寄宿學校,由一對牧師師母開辦,在台中雲林縣的斗六市。  

2015年四月,Holly先到那裏體驗,除了日間授課,晚上也留宿,跟一班因犯事或行為問題而輟學的男生,同吃同住,一起生活了三個月⋯⋯認清心裏感動,在師母鼓勵下,Holly決定留低,在2017年9月開始全時間服侍。所以說,當日最英國留學被接待的經驗,彷如一個路標。因為學園所做的,也正正是接待,為少年人提供一個暫時的家,他們從未有過的家。  

都不是普通人  

離鄉別井,又要放下熱愛的戲劇,每天應付大堆不擅長的任務,為何會留下?「這裏的少年都說自己不是普通人。」台灣的中學有三層輔導機制,由學校班主任、輔導老師及教育心理學家應對有偏差行為的中學生,三層輔導都「搞唔掂」,就會交由政府教育部門請我們接進來,接受我們所編排的課程,重整生活。  

「這裡的少年人有時真令人激氣,要好有耐性,慢慢了解,好像這個⋯⋯」剛好對話之間,一位少年經過,笑咪咪地。Holly說好幾次責罵他,用嘲諷的方式,他的反應都好像沒怎麼。後來才知不是因他沒禮貌、沒廉恥,而是他認知發展比一般人遲,所以聽不懂反語的。  

連沖涼都不懂  

學生的父母和家人因患精神病、坐監、吸毒等,根本就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照顧和管教,也無法好好求學,所以來學園的少年,有些連加減數都不會,普遍自理、溝通和社交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弱。「你知宿舍浴室,有什麼特別嗎?這一格門是刻意被拆去的,為了指導學生沖涼洗頭。」很多少年初初來到學園,連沖涼都不懂。Holly一面帶我們參觀宿舍,一面讓我們了解學生的需要。  

而學生在這裏可以學到的,除了是一般學科知識外,也能得到一些職業技能訓練,例如剪頭髮、沖咖啡。而更寶貴的,是培養到興趣,有的愛上了彈結他夾band,愛到一個點,有動力去改善自己的行為問題,以換取流行曲曲譜。  

打回原形又如何?  

換一個環境,生命就有改變的可能。少年在學園,最多只能夠留三年,中四過後再回到問題家庭中,生活很多都打回原形,一塌糊塗。但Holly認為還是值得的,因為經驗過不同的生活,感受過被關愛、被鼓勵,在他們生命某處留下了痕跡,也許會多一份改變的動力,這是Holly的信念和盼望。  

不知上帝要帶領Holly怎樣走,不知她會留在學園多久,但隨着心裡所信、所嚮往的;「正路」?走着就看到⋯⋯ 左行右行,轉過彎,走錯也不怕,或者根本就冇所謂行錯路。  

後記﹕  

最後我好奇問「你家人怎樣看?支持嗎?」她露出古惑的笑「我在這邊一路服侍,又一路讀社工,阿媽就當我來台灣進修,像當年去讀戲劇教育那樣,她也慣了自己個女做做吓嘢,會走去讀下書咁喇⋯⋯」真好,答得對路,也是一條令家人安心的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