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140 《在無常態的世界中尋找我們的「__常」》

甚麼才是常態?
甚麼才是復常?
怎樣算是日常?

或許在這個好像隨著疫情過去而變回原狀的世界,原有的面貌已經變得模糊;隨著疫情、社會、科技各方面的更替、翻新、扭轉,我們現身處的世界好像化了妝一樣,外表美麗動人,但內裡卻依舊殘破不堪,城市裡面滿是困惑、創傷、迷惘、離散。而年青人能夠嘗試的選項比比皆是,然而,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面對花多眼亂的路徑,面對事實與幻象漸變得含糊的景象,上帝不變的「__常」是甚麼呢?我們握在手中,放在心上,所相信並實踐的日常是怎樣的呢?在這個暑假,十多位應屆DSE學生一起從「共融」、「信仰群體」、「神學.學問」三個角度出發,與上帝一起踏上這趟尋「常」之旅,讓信仰再次成為每一條路徑中、旅程中的路標,讓上帝的心意參與塑造我們的日常。

以下是同學們接觸及參與不同群體、不同實踐信仰方式時的感想:

//相處,究竟是熱心、親切的嗎?我們與聾人一起相處、彼此交流、參與崇拜,他們也是那麼的願意,希望能與我們聯繫。相反,我們這些能聽見的人,卻總是不願意與別人溝通,也會將秘密、心事埋藏。我們真的可以很真切、真誠地交流嗎?另外,我們去的那間教會能夠包容不同的群體,能讓聽見的和不能聽見的人也能一起參與崇拜。我們在自己的教會,能不能也包容不同群體,一起共融、相處,一起讚美神呢?
// — Joshua——信仰.群體:聾人・團契

//「聆聽是最基本的服侍」這句說話一直在腦海縈繞,當我們傳福音,經常將焦點太過放在自身,為了傳福音而「硬塞」福音,最終忘卻「聆聽需要」本身。因此,在一切服侍之先,望我能不忘記「聆聽」。
回到本質,LGBT和其他人一樣,不需要特別的關懷,不需要標籤,不需要由上而下的施捨,只是需要一位同行者,一位願意真誠聆聽的同行者。
//– Kevin——共融:LGBT・認識

//有些新聞已查證了,也有些不理真實性就報道了,我們卻好像什麼也接受,沒有思考過就認為是這樣了。筆者認為大家也應該認真對待新聞,在虛假中尋找真相,在眾多聲音中找到路向……另一方面,生活中也會有各種低聲。無論是聾人、無家者,還是不被理解的人,他們也遭受過不同的苦境、偏見、批評。儘管是多麼微小的聲音,他們卻繼續努力的說著、讓別人明白他們。我們要細心的聽、也要盡我們能力去幫助這些人。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大家除了要認真的對待各種資訊、新聞之外,也要懂得面對你心中的傷痕,以及細心聆聽社會上各種低聲的呼喊。筆者認為大家雖然能力有限,看似什麼也做不到,但只要大家繼續堅持、繼續低聲的說下去,或許也能激勵或支持不同的人呢!
//– Joshua——神學・學問:媒體・信仰日常

//經過上個禮拜呢幾日去探訪老人家,認識嗎哪,我發現其實就算我哋係年輕人都可以為呢個社會做到好多嘢。因為其實一個社會嘅穩定性或者進步,都應該係靠唔同嘅持份者各自去努力佢希望為呢個社會貢獻到一啲嘢。
//– Catrice——生活.共融:嗎哪・服侍

//「先幫助,後檢討」對於香港基督徒來說,好像很遙遠。也得承認適度計劃的重要,但也要承認我們有時過份的計劃,會不會成為窒礙我們行出第一步的「衝動」…? 或許有時就要點「衝動」,即使想稍作喘息,因看見如同沒有牧人的羊,就憐憫他們,起身就行動,給他們餅和魚,井井有條的安頓他們,有序地被接待,一群一群地坐下。我們的耶穌基督,正是這樣。這也是嗎哪的文化。
//——生活.共融:嗎哪・先幫助・後檢討

//今次嘅查經顛覆咗我本身對神蹟嘅想像&印象,以往一直認為神蹟係神存在嘅證明,佢用神蹟顯示自己嘅大能,話世人知佢有幾勁!不過查經後我發覺上帝要證明佢嘅能力嘅方法有好多,而神蹟係因為佢愛世人,唔想我地受苦,所以出手相助,神蹟嘅重點係在於神嘅憐憫,而不是一種證明。
今次查經令我改變咗對待上帝嘅睇法。以前我比較多會期望神證明佢嘅存在,俾我見到佢有幾勁,令我可以相信佢。但而家我減少期望神蹟出現,反而明白上帝並唔希望我地追求神蹟嘅出現,唔希望我地只專注於睇神蹟。我地應該專注嘅係耶穌嘅教導以及佢嘅行為,學效耶穌嘅行為,哩啲先係我作為基督徒應該要專注嘅事。
//–呀海——神學・學問:神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