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141 《這一世界 未來千姿百態》
「你第日想做啲咩?」
相信對於在「香港學生界」打滾多年的你,這問題絕不陌生。從小學的「我的志願」作文,到中學的生涯規劃課,無不都是圍繞著這問題而設。
然而,有趣的是,你對這問題的答案或會隨著階段轉變而產生變化。
例如,小學的你總會予以比較天馬行空的答案,因為你尚未要顧慮到現實考量,一切都是單純甜蜜的幻想;但高中的你卻不同,你的答案總是聯招上的學科選項,而且都是與你的預測文憑試成績想吻合的。
沒錯,你變得越來越現實了。有人認為,變得現實是消極的特質,因為它抹滅了夢想;但我卻認為,變得現實是追夢者必須有的元素。事實上,根據Savickas所提出的生涯建構論,人們除了要了解自己想建立一個怎樣的生涯外,還要了解這個世界,並將兩者配合,好讓夢想可以找到落地生根的土壤。
因此,有時學校的生涯規劃課是讓你外出考察企業以及認識行業未來趨勢。此外,根據另一著名生涯規劃框架Designing Your Life,世界觀對人的生涯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它影響著人的工作觀。換言之,當不同階段的你都在摸索「你第日想做啲咩?」的答案時,其實你也是在摸索你與世界的關係,因為世界友善與否決定你能否在他裡面實現自己;另一邊廂,你是否敢於實現自己則反映你如何看待世界。那麼,你跟世界的關係如何?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世界或許是可怕的,原因如下:
第一,依附理論指出,若人在嬰兒時期的需要經常不被滿足,他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也會覺得世界是危險的;
第二,即便你有安全的依附關係,在資本主義主導的香港生活,思維也難免圍繞著競爭,因此認為世界是缺乏的;
第三,我們現在都處於一個變幻莫測的時代,先不論戰爭與政局,單是AI的發展速度已叫人難以追趕。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下,世界不是一個可讓人安頓其中的家。
若我們看待世界是可怕的,即便我們有良好的自我認識,我們的工作觀也會遭到扭曲。例如,若我認為世界是危險的,即便我滿懷理想,也會因不敢冒險而錯失機會;又例如,若我認為世界是缺乏的,即使我滿腔熱誠,最終也只會「為生活」犧牲理想;再例如,若我認為世界是不安的,探索未來便不再是出於好奇與期待,而是出於恐懼落後於人。這種對世界的焦慮,其實就是與世界不和諧,因為你在世界中找不到一個可安頓生活之處。這是你的寫照嗎?
面對對生活的焦慮,耶穌這樣說:「你們看一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在倉裏存糧,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想一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是怎麼長起來的:它也不勞動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些花的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耶穌透過飛鳥和花草勾畫出一幅大自然的圖畫。他指出飛鳥和花草沒有生產也能被上主的供應養活。有人會把耶穌的說話看成一種襯托的邏輯:耶穌連動植物都照顧,更何況是比動植物更寶貴的你和我呢?
但相對於將自己與動植物比較,我更傾向以將耶穌所勾畫的圖畫看成一種「這是天父世界」的世界觀:飛鳥和花草不生產並非因為牠們好吃懶做,而是因為牠們本來就不會生產。這是指飛鳥和花草只需單單做回被造的所是,即鳥在飛、花草長得燦爛美麗,便被養活了,因爲受造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在上主眷佑下共生的生態系統,只要受造物回歸本位,自然得到供應。
若將此類比到我們的處境,或許就是指:當你認知自己也是受造世界的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做回上主所創造的自己,走在召命中,你他也會得到眷佑和供應,因爲在這天父世界中,上主知道你所需用的一切東西(32)。
這正是「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的意思。另一方面,身為生態系統的一員,做回自己除了意味著會被供應外,亦意味著會成為其他成員的供應。例如,植物除了被雨水和陽光供應外,也是為人提供氧氣、為昆蟲提供居所。同樣地,當人生活在受造世界的生態網路,並在上主的照護下得以活出召命,他其實也是在回應世界上其他的需要。
在決定「第日做咩」之前,邀請你先察覺一下你的選擇背後的動力。你的選擇是出於夢想、恐懼、競爭還是焦慮?你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耶穌走進我們的生命,為要叫我們與萬物和好,包括與世界和好。願你與世界和好,得以看見受造世界的友善,並參與其中,像花草和鳥兒一般活的燦爛、飛得自由。
請記住,在這一世界中,你的未來千姿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