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Archive 【ISCF】不是圍爐的聯團

-訪問港島區聯校團契祈禱會籌委會同學 –

是日,東區聯校祈禱會本年第二場predefined,在北角顯理中學完結後,以Catch 要採訪為名,跟籌委同學吃飯聊天。 

剛開始時,因為說是訪問,大家很拘謹,連坐都不敢,但經過買飯時與「選擇困難症」搏鬥,並合購收錢時的混亂⋯⋯在火鍋湯滾起來後,大家的嘴巴也跟著動起來,甚至動得有點過量。 

一切要從為甚麼是「聯校」說起…… 

在大家忙於安排座位和食物的位置時,有幾個食物還沒來的同學,正好坐在我旁,於是我就很膚淺地問:「點解你哋會嚟?」 他們互相對望一笑後,有禮貌地回答:「因為我哋有份搞囉。」 

已經要忙學校團契,還有中五的課業,竟然還有空間去籌劃聯校團契活動呢? 

 
「因為團職內有人好用力推,話好想搞聯校活動。咁我哋都中五,最後一年啦,想做啲癲啲的嘢,所以咪一齊做囉。」他們指向其中一個正在很癲地吃火鍋的同學說。那位同學正是推動他們,促成了聯校團契祈禱會的其中一個同學。 
「一間學校裏面,總會有一、兩個睇嘢唔同啲嘅人,想做多啲。如果得佢哋喺自己學校裏面,未必做到咩。但喺,將唔同學校裏面哩啲比較唔同的人group埋一齊,搞聯校活動,就可以有啲嘢發生。有聯校Christmas ball 、debate哩類活動,但係點解冇聯校團契呢?聽講以前有過,但係點解我哋哩代會無呢?第一次聯校祈禱會,見到來自唔同學校的同學,著住唔同校服企埋一齊祈禱,哩個畫面真係好靚。」 

本來還在跟友校同學討論金菇的粗幼度的他,轉過頭可以認真地跟我說了這堆話,果然很癲。 

 
原來,「聯校」這個感動,要追溯到去年ISCF團長組和IS CAMP。就因為同學們之間感到「很有愛」這個簡單的開始,幾位來自東區不同學校的同學,都不約而同在Camp後,有了「聯合不同學校的團契職員一起在區內行動」的這份感動。 

雖然一開始並不太清楚神希望藉這份感動,要他們去做甚麼,但是就先走在一起吧!他們就從4間學校(港島民生、金文泰、張祝珊、衞理)的同學開始,試著從互相認識、理解各自學校的狀況開始,接著向不同區內學校的團契發出邀請,聚集了更多人來討論。 

籌委會的人變得多起來,來自筲官、聖馬可、嶺南衡怡及赤柱聖士提反的同學也分享了這份感動。在梳理出想要復興學校團契這個同共目標後,跟著可以做些甚麼呢? 

要一起舉辦一個聯校佈道會嗎?好像還不是時候。所以大家決定要先舉辦祈禱會,邀請其他同學來,一同尋求復興的方向,再去計劃下一步可以做些甚麼。 

「祈禱會」是怎樣開始的呢? 

當有了舉辦祈禱會這個實質的聚會形式後,大家就試著去計劃,先從大家各自團契正在面對的問題入手,訂了今年1-3月的祈禱會主題。 

第一次在1月份的祈禱會-Un-defined在衛理中學舉行,由衛理和嶺南衡怡的同學自己準備,花了一概一個星期。祈禱會的形式對習慣學校團契模式的同學們來說很特別:在唱過詩歌後,便開放時間,讓同學們各自按感動走出來拿起咪分享想要擺上禱告的事,無壓力、可自由分享。慢熱的同學,在帶領聚會的同學又鼓勵又挑釁之下,到後來都很踴躍,甚至要限時分享。 

第二次的祈禱會(即是今次),又多來了一些人,有劉永生的同學和遠至屯門的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的同學也來了。跟第一次有點像,開始時是一輪自發的分享,之後藉著關於「愛仇敵」的詩歌,將大家的注意放在他人身上,為著自己和身邊的同伴想為家人和朋友去做但未能做到的事交託主。 

吃飯時,有人居然在討論功課。噢,對喔,今天才星期三,明天還是要上學。那麼,為甚麼是選在星期三放學後,這個時間呢? 

「大家都很忙,各自有不同補習、課外活動和事奉,只有星期三是大家比較得閒,無其他選擇。」能在忙碌中,定期劃出一個時間來,為著同一份感動走在一起,或許比起舉辦一場成功的佈道會,更加困難。「其實我星期三都有補習,不過唔去一兩次無所謂啦~」除了和大家一起仰望高端學霸,更從這個取捨見到「係愛呀!」。 

第三次的祈禱又會是怎樣呢?當下的地點還沒有。要找一個星期三開放至晚上6時半,可以高聲唱詩又夠安靜可以分享和禱告的地點,好像也不容易。 

「如果得,都想去下其他唔同的學校。」在討論地點的時候,有這種聲音出現。沒有捨難取易,而是真正的試著去用盡「聯校」的任何可能性。 

在吃飯的時候,大家嘴巴雖然忙著吃和聊天,手也不忘在whatsapp群組之中整理資訊,希望能盡快落實地點,後來定了下次地點在港島民生。 

跟在自己學校搞團契有何不同? 

經過兩次聯校祈禱會,他們在其中見到甚麼?跟自己校內的團契聚會,有甚麼不一樣呢? 

「要講同學校團契有咩唔同,我哋無哩種咁大型的祈禱會,通常都係分小組,係lunchtime的時候自己祈禱,感覺都幾唔同。」有同學提起這個差異。 

看似因為是比較年長所以比較正經的同學,在叮囑看似因為比較年輕所以比較胡鬧的同學小心爐火後,終於有空和我聊聊他的想法: 

「聯校祈禱會同學校團契最大唔同係,我哋團契無咁長敬拜的時間,只係會唱1、2首詩歌就算,搞到個敬拜好似為做而做咁。比起搞校內團契,做哩啲校外嘢,老師其實非常支持,而且會casual好多,放手俾我地搞。係學校要用團契職員身份搞團契,佢哋會對我哋行事表現有好高要求,所有嘢都要好嚴謹,要跟足佢哋啲諗法去做,搞到好似做prefect咁。或者因為咁,所以有時會覺得學校團契係為做而做。」 

說著說著,居然將很多人都無法看透的「為做而做」的問題癥結點了出來,我立刻認真地記下。但在我認真地記下時,同學對此段說話可能會刊出表示震驚,知道的人知道就好了,不要開名,默默紀念。 

「我覺得我哋,即係搞聯校祈禱會哩班人好勁。好多嘢都係我哋學生自己傾出嚟,雖然有IS同工一齊,喺側邊陪我地,但所有嘢都係我哋自己傾出嚟,我哋自己做。」其中一位因為愛所以決定要辦聯校團契祈禱會的同學,在用很多和火鍋有關的爛gag炒熱了場面的氣氛時,不忘跟我說。他說這句話時,背景畫面剛好是IS 同工在旁邊被另一些同學「抓住」討論的場境。 

另一邊一直很安靜地笑著看其他人時而亂來時而認真的同學,雖然沒加入這場和火鍋相關的混亂,但他並不是一個旁觀者,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最唔同呀~自己學校啲人好靜,哩度啲人好熱鬧,唔怕無嘢講。」他這個發言震驚了全場,因為跟他同校的另一位同學,是這群人中主要的爛gag來源之一。大家追問,想知道平時的他是怎樣。 

「其實我同佢差一級,我都係嚟到搞聯校祈禱會先識佢,平時係學校都唔會見到。我淨係識哩一面既佢。」他笑著迴避了這個問題。 

「我記得第一次見的時候,大家都好斯文……」隔岸觀火的其中一位同學說完,另一位立刻接話說:「其實每一次開會,大家都進化緊。」當我正想問到底是何種的進化時,另外一位同學便做了一個小總結:「哩度係可以解放真我的地方。」 

聯校就只是「我們在這裏真好」嗎? 
 
雖然在這裏他們解放了真我,但他們並沒有只顧著「圍爐」,並沒有放下自己學校團契中的問題,聊著又說了一些。 

有些無基督教背景的學校,是蚊型團契,團職可能只有團長一個,團契內未信的同學比較多,難進行一些深刻研經的週會。 

有基督教背景的學校,也不見得團契便會多人。同學們會因科目要求而背金句,甚至可以有信仰分享,但其實並沒有信主,甚至不知道校內其實是有團契。 

另一些,就算團契很大,但其實同學們都會看週會的內容,輕鬆的那類會多人返,嚴肅的,來的人就比較少。再數一數團職,目前投入事奉的都是中五生,明年可能就後繼無人了。 

這群學生之中,有因為和團契導師「磨」了一年,最後發現想為學校團契付出的;有因為老師邀請去當團職,才知道學校有團契的;有因為團契的師兄師姐同行,而有了承傳這想法的。因著不同原因,而成為了團契職員。 

但他們其實也是一群超愛自拍,在意ig follower數字,會拿別人的名字開玩笑但被反擊,很多少男少女心事,想起明天要交的功課還沒做完,但會因為想繼續聊天所以在快餐店要關門時才想起該解散回家的中學生。 

吃飽了,笑夠了,要回家了。離開時,他們三步一自拍,將聚在一起的美好用他們習慣的方式記下。 


後記: 
在整理這篇「吃飯」記錄的時候,就回味了一次當晚的經驗: 

剛到快餐店時,在餐牌前,有同學問其他同學,要不要和他們夾份吃那一人一鍋。結果,他們有6個人分了3鍋來吃。吃的時候,和後來也有點火鍋吃的同學互相交換食材,甚至食物多到可以跟其他沒點火鍋的人一起分享。 

有沒有覺得這個吃飯的情節,跟港島東區聯校祈禱會生成的經過很相似呢? 
 

也不是說只要「一齊打邊爐」便能「搞聯校團契」,但他們做的事,其實差不多。有幾個人想做一些事,就聚在一起做,然後邀請多些人來;透過互相分享,愈來愈多人能加入,更多人可以分享這豐盛的筵席。 

你今天吃飽了嗎?來一起坐席吧! 

 

介紹: 

(特約)筆者: 隔著文字認識一些人是一件有趣的事,所以會試試做一下。